今天是:
教 务 处 :(0372)6282288
6285588 6091519(传真)
培训三部:杨 侠18603723102
QQ:3472776391
培训一部:魏现丰18603727096
QQ:1151587230
地址:林州市红旗渠大道西段186号国家863科技园
邮编:456550
培训动态 培训动态

红旗渠为什么能激励全中国?(二)

发布:林州中青文化培训中心 时间:2020.07.16 浏览:1433次

03.劈开太行山

前往红旗渠的路上,所有村镇的屋顶都插着红旗,无论是谁,眼见这一展展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振奋之情都会油然而生。  

红,是贯穿红旗渠的主色调。这是凝聚人心的红,也是热血灌溉的红。

我们走在红旗渠的堤坝上,与缓缓流动的渠水一道盘桓回转于陡峭的山壁间。  

在视野开阔的地方回首眺望,山腰的水渠、山脚的公路和谷底的河流并行延伸,渐渐隐没在层峦叠嶂之中。  

我们知道,红旗渠的源头就在这望不到边的山峰后面。  

640.webp (1)

高悬在山腰的红旗渠

从太行山西麓劈山绕谷而来的浊漳河,在林州的最北端一掠而过,这是一条水量充沛的大河,如果能把浊漳河的河水引入林州盆地,困扰林州的旱魇就可以得到彻底解决。  

难点是,这水从哪里引。  

浊漳河素有“九峡十八断”之说,“断”是当地方言对“瀑布”的一种称谓,十八断就是十八个大台阶。经过层层跌落,当河水抵达林州境内时,水面海拔已经远低于盆地内大部分耕地的海拔。所以,如果想从最近的地方引水,只能用水泵将水抽到高处,但这种方案的维护和运行成本都太大。  

最理想的办法是利用地势,让河水在重力作用下源源不断地流到林州的各个角落,一劳永逸地实现“引漳入林”的目的,以一代人的付出,造福子孙万代。  

带着这样的信念,杨贵和他的同事们沿浊漳河溯源而上,经过多次测量和论证,最终将引水点选在了山西省平顺县境内的侯壁断,并将这一工程正式定名为“红旗渠”。  

640.webp (2)  高举红旗赴太行

侯壁断海拔464.75米,比红旗渠渠线在林县境内的最高点高出14.7米,渠水将这14.7米的落差走完,需要在太行山的崖壁间盘绕70多公里。而要实现70多公里的渠线有一个连续不断的坡度,就要保证每8公里的落差不能超过一米。  

在崇山峻岭间凌空开凿这样一条水渠,其施工难度和精度,对1960年代的林县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但,60万乡亲都在翘首以盼,他们有力气,有干劲,也有胆量,他们不怕困难,怕的是永远没有机会改变。  

从1959到1961年是国家的“三年困难时期”,大型工程基本不允许开展。可林县人等不起,他们决定自力更生,靠自己,上。  

640.webp (3) 誓师出征

1960年2月11日,37000多人走进了太行山,他们不是专业工人,而是来自林县不同村镇的农民,父子相随,夫妻相伴,很多年轻人告别父母,背上棉被就独自上路。  

此刻,他们的身后没有荣光闪耀,只有一个沉重的嘱托:  

“一定要把水带回来!”  

备受期望又饱受争议的“引漳入林”工程,终于拉开了序幕。

640.webp (4) 劈开太行千重障

我们在红旗渠听到很多艰苦奋斗的故事,每一处断壁,每一个隧洞,都有一段让人肃然起敬的往昔。我们擦肩而过的那些山石,往往都曾有人撒过鲜血。  

红旗渠一共修了十年,塌方和落石夺走了81位民工的生命,其中有60岁的老人,也有17岁的青葱少年。  

而除了猝不及防的事故,捉襟见肘的后勤供应是修渠人所必须面对的另一个考验。  

640.webp (5)

在山崖上安家

红旗渠破土动工的时候,波及至全国的自然灾害仍在持续,苏联对中国的压力也在层层加码。在全中国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代背景下,林县所能获取的物资和技术支持也必然十分有限。  

人们手上没有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合着全县的两台测量仪和一台水平仪远远不能满足测绘所需。  

一个被称作“水鸭子”的古老仪器被带上了工地,这个由三块木板两根线外加一个水盆拼成的土装备,却量出了红旗渠七十多公里的分毫不差。

640.webp (6) 土法测量场景还原

自食其力,不等不靠,林县人民从来都没打算做伸手党,资金不足自己筹,工具紧缺自己做,石灰、水泥自己烧,炸药用完了自己造,粮食不够吃就用野菜和水草充饥……  

640.webp (7) “自力更生样样有”

创业洞开凿在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喝米汤,睡石缝,天地为席,毫无怨言。一锤一锄,一锹一镐,凿出了内心绝不放弃的写照。  

640.webp (8)

红旗渠铁姑娘

施工难度最大的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说难,是因为必须在垂直的绝壁上凿出一个六百多米的隧洞,漳河水才能最终进入林县。  

而这六百米,是血肉之躯与石英砂岩的对抗。

640.webp (9)

青年洞,全长616米

1960年11月,红旗渠接到指令,因自然灾害和经济原因暂停施工。可修渠的人们不愿意轻易停下,即使口粮供给没有保障,一支由三百名青年组成的突击队还是悄悄地来到山崖前。八个月后,在这群年轻人背水一战的咬牙坚持下,隧洞顺利凿通。这是一个全部由青年人攻克的难关,青年洞也因此得名。  

这群青年遇见的时代或许不是最好的时代,但时代有幸,遇见这样的他们。 

640.webp (10) 青年洞突击队

04.漳河穿山来

很多时候,数字更能说明那些看不见的努力。  

为了建设红旗渠,前后30多万人投身其中,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个,修建沿渠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方1515万立方米。  

修筑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  

挖出的土石假若修成一堵宽2米、高3米的墙,则可以从广州一直修到哈尔滨。  

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建成通水;1966年4月,一、二、三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所有干、支、斗渠配套工程全部完成。  

当闸门开启,漳河水滚滚而来时,无数人站在渠边嚎啕大哭。  

至此,56.7万人口、37万头牲畜和54万亩耕地,将彻底告别干旱缺水的历史。

640.webp (12)

红旗渠通水庆典

这个世界有很多种改变,每个角落都会发生一些不寻常的事情,与命运死磕到底的抗争,却始终能打动我们。  

太行山修渠人的故事不仅鼓舞着中国人奋发图强,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动。1974年,新中国首次在联合国大会播放影片,第一部放映的就是纪录片《红旗渠》,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红旗渠都是外国政要访华时的热门之选。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也正是蹒跚学步的新中国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下,逆势生长的原因。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共和国的第一代建设者们,因着相同的信念,开采出大庆油田,甩掉了“贫油落后”的帽子;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打破了美国专家的“不可能”论断;研制出“两弹一星”,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核讹诈……  

建设中国的路很长,阻碍也很多,但纵使还有比太行山更为坚硬巨大的困难,也必然有新一代的青年点亮开山破壁的火炬。  

640.webp (13) 悬崖爆破

其实,不管把红旗渠看作是一个人工奇迹,还是一种精神信念,一首诗让我觉得更适合总结: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在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640.webp (14) 人工天河

夜晚我们开车穿过林州,城市的灯光璀璨中带着一份自然祥和,高楼比比皆是,每一扇透着灯光的窗户后面,都有一个小小的家庭。  

真好。  

今晚,他们不会为水担心。  


红旗渠精神培训

当代红旗渠精神为: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
难而不惧,在理想召唤下排除千难万险; 富而不惑,在物质大潮中坚守精神家园;
自强不已,在激烈竞争中壮大发展,不断超越。 奋斗不息,在复兴道路上奋力拼搏,永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