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 务 处 :(0372)6282288
6285588 6091519(传真)
培训三部:杨 侠18603723102
QQ:3472776391
培训一部:魏现丰18603727096
QQ:1151587230
地址:林州市红旗渠大道西段186号国家863科技园
邮编:456550
培训动态 培训动态

王岐山感叹:看到红旗渠,我很震撼

发布:林州中青文化培训中心 时间:2017.05.30 浏览:1254次

红旗渠伟大精神不朽

——评郑雄《中国红旗渠》

就像不少名曲可以不断反复地弹奏一样,像红旗渠这样曾经震撼和激励了无数中国人的精神和行动的伟大工程,可以在不同时期给予新的叙述和解读。郑雄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红旗渠》,就是在我们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背景下接近和回望红旗渠的文学作品。郑雄将林县人民在艰难困苦年代,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以大无畏的勇气和行动,坚持10年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开凿成功的人间“天河”、“水长城”红旗渠作为真实描述对象,自然不是简单地“炒冷饭”,在红旗渠建设的过程中所体现和凝聚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对于我们在追梦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在人类文明历史的过程中,像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崇尚道德、勇于创造、提倡勤俭等精神需要人们一直坚持和发扬。红旗渠的精神,虽然已经通过红旗渠建设成功本身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它却也因为其超越工程本身的精神内涵存在而富有生命力量。

《中国红旗渠》以文学的方式对富有活力的历史精神进行追寻,作者在叙述中没有激情空乏的情绪宣泄,而是紧紧围绕着很多感人的真实故事来表达精神情感。像林县严重缺水、杨贵等县领导决心改变缺水环境、群众为未来而勇敢奋斗、施工过程中一些震撼人心的场面等,都被真实生动的人物故事所支撑。书中描写以杨贵为县委书记的领导班子成员,在群众生活生产严重缺水,开工条件基础十分薄弱时,不“等、靠、要”,选择“宁可苦干,不能苦熬”的行动;在需要冒大风险的环境下大胆决策上马,敢于担当,敢“办大多数群众迫切要求的事情”;在几乎没有外来帮助的艰难环境里发动群众,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使行动很好地成为了精神基础,使精神具有了坚实的生长和存在根基。因为作者视点的调整,红旗渠其实已经很大地超越了水利工程本身的局限,而上升为一种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性格再现,成为一个突出的中国符号。正是这样巧妙的透视和总结,《中国红旗渠》在简练的事实叙述中高扬着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不断地使人产生唏嘘感叹和现实的联想。

文学能在精神和情感上赋予人巨大能量,《中国红旗渠》着眼于精神培育和建设,红旗渠建设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红旗渠人曾经焕发的高贵精神品格,足以令人感动和沉思。

红旗渠精神培训

当代红旗渠精神为: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
难而不惧,在理想召唤下排除千难万险; 富而不惑,在物质大潮中坚守精神家园;
自强不已,在激烈竞争中壮大发展,不断超越。 奋斗不息,在复兴道路上奋力拼搏,永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