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大地渐渐脱去了夜的衣裳,整座城市在自然的柔光中慢慢地醒来,街道、树木、楼房也后露出了本来的面貌;街上行人稀少。早起上学的孩子们还没出们。买早点的几个摊位上,冒着白雾似的热气。不过,并没有食客,只是卖主进进出出的身影。他们慵懒地摆放着桌椅,或者调拌凉菜;穿着橘红马甲的环卫工人已早早起来了。他们有的推着一辆头车。斗车的车把上斜放着一两件看不清的工具,有的一只手提着敞口的编织袋子,另一只胳膊的腋下夹着一把长长的笤帚。他们缓缓地走着。我紧随在他们的身后。按照惯例,我是一个晚睡晚起的人。这么早就行走在街道上,是有些破例的。
我要去参加学校“基层组织力提升”的培训,根据安排5月11日早晨6时前要在办公楼前集合,乘车。
恰好,学校南边的铁栅栏门刚刚打开,我下意识地快跑了两步进去。
此刻的校园一片宁静。平时来来往往的喧闹似乎还覆着一层梦的颜色,只有几位早起的老人早操场边上活动着他们不太灵便的腰腿。
“我一定是第一个到达的。”这样想着,我又放慢了步子。
当我到达办公楼前面的时候,惊奇地看到,那辆身长个高的红色大巴车已经停放在那里。前后两扇直立的长方形门也已打开,有几位女老师正弯着腰,在车中间的行李存放箱摆放着她们的行李。
我没有凑这个热闹,况且自己带的行李并不多。所以,斜挎着双肩包,踏上车后门的台阶,拽着扶手上去。
哎呀,车上已经有好多人了。看来大家都很积极!
六时整,我们准时出发。沿途的风景不断地从车窗里退去,我断断续续地迷糊着,只隐约地记住了几个路过的县城:襄汾、侯马、翼城、高平、长治、平顺……
到中午一点多的时候,才到达河南林州。
尽管此前并没有来过河南林州,但对此并不陌生。我所在的这座小城里,有许多地方都竖着“林州集团”“林州建业”的牌子。就在前不久,在德辩律师事务所听课的时候,还认识了一位年轻的林州老板。他三十出头,已经在山西承揽工程多年。所以说,对河南林州人这种敢闯敢干的精神,我早有所闻,而且心生敬佩。
我们的车子到达林州地界以后,负责此次培训任务的“林州市中青文化培训中心”给我们指派的两位辅导员,已在路口迎接了我们。在他们的讲解中,我才第一次听说“河南林州”就是过去的“河南林县”。
其实,对于“河南林县”这个名字,我也不陌生。小时候,村里常常有一些提着空篮破碗,穿着破烂衣服的要饭人。大人们都说他们是“河南林县人”。可以说,在我幼小的记忆里“河南林县”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河南林县人”是可怜的“要饭人”。
“林县人”与“林州人”,一字之差,短短的几十年发展,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呢?难道仅仅因为修了一条“红旗渠”吗?我心里产生了深深的疑问。
七个多小时的车程,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些饥饿困顿,但大家还是在下午三点钟的时候,准时参加了在林州党校举办的开班仪式。
林州党校的会议室在其办公楼三层的东侧。屋顶几根水泥横梁间吊挂着几根普通的灯管;墙面粉白,空间狭长,如同一间普通的中学教室。在这样的会议室举办开班仪式上,我感觉朴素、踏实与“接地气”。符惠明书记在此发表了动员讲话。在他的讲话中,我第一次接触到“红旗渠精神”的内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接着,马东兴副校长开始讲授“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他的声音是低缓的,但他那低缓的声音里似乎藏着可穿透太行山的力量。
我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录着一些关键的字眼:“红旗渠精神”“干旱逼出来的”“苦干十年”“一颗红心两只手” “总干渠70.6公里,干、支、毛渠总计1500多公里”“81个鲜活的生命”“县委书记杨贵”“除险队长任羊成”等等。听了他的报告,我的心如同起伏的波涛,不能平静。晚上躺在床上,眼前总是挥之不去的一个个要缠麻绳,手持铁锤与钢钎,挥舞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上的林县人民。他们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在山上找野菜,虎口震裂了拿棉花堵上……
这是一支何等勇敢的队伍呀,此刻的他们,可曾知道,他们正一锤一锤地创造着人类的奇迹!
第二天,我们去红旗渠实地参观。沿着红旗渠的堤坝,我们自东向西行走。红旗渠好像镶嵌在太行山半腰的一条弯曲的玉带,那碧绿的渠水缓缓而流,又像系在太行山腰的一条飘舞的丝绸;那一米多宽的堤坝,全部用石头砌成,宛如一只只石兽,纹丝不动地守候着这自天而降的神水。站在堤坝上,头顶是划破天空的山峰,脚下是绿树围裹的一片片梯田。太震撼了!有谁能想到这里曾是饿殍遍地人间地狱呢?
参观完红旗渠后,已是中午一点多,我们乘车返回。
还是那辆红色的大巴车,还是七个多小时的车程,但我们内心满装的已不是去时的向往,而是一种深沉的思考。
红旗渠的壮举留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据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受过红旗渠考验的林县人民手持瓦刀,十万大军出太行;据说,这十万大军在省外发财后,又返哺家乡兴办汽车配件制造业;眼下,他们又把目光投向旅游业……
在车上,我想了很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的背后还有什么?基层组织、不懈坚持、真抓实干、团结奋进……,我一时想不出头绪。
回到临汾的时候已是晚上八点多,万家灯火,城市的夜空璀璨美丽。在路过汾河桥的时候,我看见倒映在水里的路灯红红的,一团又一团,像在水里燃烧的火球。不,更像是我们心里燃烧的火焰。
2018年5月13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