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 务 处 :(0372)6282288
6285588 6091519(传真)
培训三部:杨 侠18603723102
QQ:3472776391
培训一部:魏现丰18603727096
QQ:1151587230
地址:林州市红旗渠大道西段186号国家863科技园
邮编:456550
学员心声 学员心声

(二)红旗渠——永恒的丰碑 学习有感

发布:林州中青文化培训中心 时间:2016.07.01 浏览:2389次

(二)红旗渠——永恒的丰碑  学习有感

在建党95周年之际,我们这些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党委的组织下奔赴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林县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自明朝正统元年起,到1949年全国解放这514年中,在林县这一小块土地上,曾发生过自然灾害100多次,因大旱绝收就有30多次,其中发生人吃人的惨境,就有5次。民国初年,任村桑耳庄有位叫桑林茂的老汉,为了全家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上一顿饺子,天不亮就到离家十几里的黄崖山去担水,由于人多、泉水小,等了一天才接满一担水。而在腊月才刚娶进家门的新媳妇,在家等着老公公担水回来煮饺子,左等右等不回来。等到天黑才终于在半路迎到了挑满水回家的老公公,天黑山路不好走,小脚一滑,一桶水全洒在了地上。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发现了上吊自杀的新媳妇……这一桶水摧毁了这一家人对于生活的全部勇气和希望。就是在这种条件环境中,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担着被撤职受处分的风险,排除万难,下定决心要修建红旗渠。

这次我们很荣幸见到当年红旗渠除险队长任羊成老人,为我们讲述了当年修渠的故事。他在上工地之前,总要把自己的铺盖捆起来,他还有个小本子,把平时他借别人的东西都记在上面。有次他的这个秘密被工地总指挥长马有金发现了,问他是不是想开小车当逃兵。任羊成说:“咱干的是啥活,有多危险,万一哪一天粉身碎骨,我的东西也现成,把这四两套子,往棺材里一放就行了。”

在林州,只要是70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修过红旗渠,大家不讲任何条件,不怕任何困难,一心一意修建红旗渠。他们住山崖、山洞、席棚,由于长期睡在石板上,地下潮湿而且又凉,很多人都得了关节炎,还仍然坚持在工地。民工们从家带口粮,每人每天1斤多粮食,吃不饱肚子,很多人都得了浮肿病。为了填饱肚子,只能靠上山采野菜,下河捞河草充饥。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建党日当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上高唱国歌,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但它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红旗渠精神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突出地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作风和品格。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需要抵御的诱惑也非常多,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

红旗渠精神培训

当代红旗渠精神为: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
难而不惧,在理想召唤下排除千难万险; 富而不惑,在物质大潮中坚守精神家园;
自强不已,在激烈竞争中壮大发展,不断超越。 奋斗不息,在复兴道路上奋力拼搏,永不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