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 务 处 :(0372)6282288
6285588 6091519(传真)
培训三部:杨 侠18603723102
QQ:3472776391
培训一部:魏现丰18603727096
QQ:1151587230
地址:林州市红旗渠大道西段186号国家863科技园
邮编:456550
学员心声 学员心声

(九十四)西柏坡遐思

发布:林州中青文化培训中心 时间:2020.08.18 浏览:903次

(九十四)西柏坡遐思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支力量尤为引人注目,她从末流发展到支流,再从支流壮大到主流,从开始不足百人到拥有近亿人,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又是一个怎样的传奇,这其中的奥秘在哪里?带着些许激动、些许兴奋,我来到了西柏坡,这个新中国诞生的地方,这个开启赶考之路的地方,到这里探寻,到这里寻觅,寻觅我们党成功的密码。

大凡大树都有深根,靠着这深根,不断地从大地汲取着养分和养料。立足于西柏坡这块土地,西柏坡人民如同党扎向大地的根,在我们党解放全中国的关键时期,正是他们提供了充分充足丰富的养料。

据当地人讲,当初中央机关之所以选址在西柏坡,是因为这里有一条古河,滹沱河,《礼记》《周礼》中就有记述,湍流不息的古河,承载着千年古文明,养育了太行山脉千百万儿女;是因为这里稻麦两熟,自古以来就是太行山的粮仓,丰厚的物质保障,优越的地理位置,朴实的山川人民,在党眼里,是生根扎根的地方,是孕育希望的地方,正是得益于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漂流中的党的中央机关终于找到了可以扎根的地方。

依稀可见几户村落和片片农田,房屋在斜坡上,后面是山,前面可以望的很远,直到绿波荡漾的滹沱河边,河两岸绿油油的麦苗清晰可见,麦田边几颗笔直的白杨树矗立其间。周恩来总理住的院子里,有一棵梨树,梨子成熟后,周总理派人将结的梨子送给院子主人,老乡坚决不要又带了回来,周总理又折价把钱送给老乡,算是买下来。这是一种怎样的鱼水之情,又是一种怎样的温馨场景。再好的说教,不如亲临现场,再好的言语,不如实践感悟。

当年静怡舒缓的西柏坡,如今只留下了一张照片。解放后,为解决北京和石家庄人民用水难题,西柏坡人民再次作出了巨大牺牲,全村整体迁移,迁移到后山坡,肥沃的土地被大水淹没,变成一个巨大水库,先祖先辈生活安生之地淹没在水下,原址被抬高到海拔40多米予以重建。对此,西柏坡人民无怨无悔,西柏坡人民“两度献身于党”,革命老区精神确实不同凡响,确有高过常识常理的地方,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为之敬仰、仰慕不已。

低矮的房屋,狭小的门落,依稀透着当年农村味道的农家小院,一个个略显破旧的农家小院,似乎仍在诉说着当年的生产生活,当时的烽火岁月。这里保存着西柏坡最真实的历史原貌,在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作战室里,成功指挥了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作战,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最大奇迹。

革命水土养育革命人民。太行山脚下,西柏坡周边,一直活跃着革命的老区人民,一山一水,都有着英雄血液的流淌。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更是世人皆知,举世震惊。今天的我们,没见过烽火,对战争年代烽火岁月缺乏直观感受,对先辈先烈动人感人励人事迹缺乏深切体验,对党的事业可能会缺乏那种发自骨子里的感情和灵魂深处的触动。我想,经常走进英雄辈出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无疑对于改善上述状况有很大帮助,经常性身心俱入,对于党员干部增强政治定力,历练党性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最后,向在西柏坡战斗生活过的革命先辈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红旗渠精神培训

当代红旗渠精神为: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
难而不惧,在理想召唤下排除千难万险; 富而不惑,在物质大潮中坚守精神家园;
自强不已,在激烈竞争中壮大发展,不断超越。 奋斗不息,在复兴道路上奋力拼搏,永不停步。